「有錢人更有錢、窮人更窮」的 M型社會在台灣儼然成形,新的一年,理財專家建議,民眾投資也應有所突破。
壽險專家認為,M型社會左端的人,透過適當的保險規劃,可讓自己或下一代往中、右方靠攏,以免陷入貧困的惡性循環;右端的人則可透過保險投資理財及規劃稅賦,讓財富傳家。
「有錢人更有錢、窮人更窮」的 M型社會在台灣儼然成形,新的一年,理財專家建議,民眾投資也應有所突破。
壽險專家認為,M型社會左端的人,透過適當的保險規劃,可讓自己或下一代往中、右方靠攏,以免陷入貧困的惡性循環;右端的人則可透過保險投資理財及規劃稅賦,讓財富傳家。
理財貴在經驗累積,投資常勝軍靠的是智慧結晶。在一生的理財中,有什麼數字是不能不知道的?
幾乎所有的專家都會告訴我們,在理財中最重要的數字是七十二──「七二法則」。
這些年來,經濟學宗師亞當斯密推崇的市場調節機制的「那雙看不見的手」,似乎已逐漸失靈。挾著龐大資本的企業,動輒以擴大經濟規模取得競爭力,製造出遠超過人類需求的商品,再以不斷的廣告刺激和壓搾消費,終將市場剩餘消費能力完全剝削殆盡,於是乎,商品價格從微利走向奈利,用的是中國大陸過剩的勞力和消耗地球資源所換得,這些令人心驚的事實都不是資本家的所在乎,因為他們心中只有「利潤」、「競爭」、「生產」。
微利時代的來臨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種趨勢我看不易改變。影響最直接的是利潤趨於微小化、產量趨向極大化、和產業集中化,這將影響個人的理財和投資方向。
【理財週刊】
名作家侯文詠先生曾經寫過一篇他朋友所說的故事,內容大意為:他這個朋友年輕時野心勃勃,衝勁十足,才26歲就升到了協理。
■大標:方程式1:理財不等於發財/35年錯過99天,報酬率等於零
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汲汲營營地追求發財夢,就像一位從事進出口生意的貿易商,本業賺了不少錢。一九九七年股市走多頭行情,向萬點高峰挑戰,他發現在股市賺錢比經商快,決定放棄外貿生意,進股市淘金。為了加速累積財富,還向丙種金主融資,增加槓桿倍數,二○○○年股市泡沫破滅,貿易商逃脫不及,傾家蕩產,連父親的退休金都賠光,全家現在三口擠在向親戚借住的四坪大房間裡。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美國19世紀的三大富翁之一,洛克菲勒享有98歲高壽,一生至少賺進10億美元,捐出的就有7.5億美元。但他平時花錢卻十分節儉。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車回家,缺1美元,就向他的秘書借,並說:「你一定要提醒我還,免得我忘了。」秘書說:「請別介意,1美元算不了什麼。」洛克菲勒聽了一本正經地說:「你怎麼說算不了什麼?把1美元存在銀行,要整整十年才有1美元的利息啊!」
看了洛克菲勒的小故事,讓人直接的啟發就是,原來有錢人富有,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省下來,所以從小教育孩子理財,儲蓄習慣的養成即是其中重要一環,因為儲蓄過程可以讓孩子學會「等待」和瞭解「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