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戴錫欽(台北市議員)/記者劉開元/紀整理】
我的理財規劃很簡單,就是投資型壽險加海外基金,可不要小看這兩項規劃,我可是要靠它們來積累子女的留學基金以及我們夫婦的退休金呢!
以前沒有理財,因為收入有限,無財可理。擔任台北市議員後,逐漸有些理財空間,才發現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真諦。
我自己曾經是道聽塗說,盲目跟買股票當散戶一族,結果往往是追高殺低,忙來忙去,賺不到甚麼錢,有時是賺了指數,賠了股價,有時則是白忙一場,甚至還倒賠手續費,才體認到股票的確是高風險。且從股市變化來看,台灣股市環境對散戶實在不利,所以目前由老婆掌舵,投資標的以海外基金及投資型保險為主,部分作股票為輔。
因為目前有兩個小孩且都已就學,我當議員的薪資收入就是家中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因生活平實,所以收入的運用扣除基本生活開銷及房貸外,主要都在儲存未來的需求。
未來的需求主要是: 兩個小孩教育基金及老年退休費用。未雨綢繆,所以我有以下規劃:
1.因為是薪資收入最主要的來源,基於防範於未然及因應緊急醫療需求的想法,所以分配部分支出於壽險及醫療險。
2.子女教育基金約是10年後才會需要的大筆資金,因此採定期定額的方式購買基金,只進不出。兩個小孩每個月各為他們存個5000元,應該足夠他們念大學甚至念到研究所畢業需要。
3.至於退休金,則預計20年後才會動用到,準備方式是投保投資型保險,以穩定方式來大大降低風險。這一部分,我每個月約投入20000元,到退休時,手上至少還有一筆老本,不致臨老還在惶恐。
4.另外,因為是固定的薪資收入,對於投資風險的承受度也無法太高。也因工作屬性,不適合太多商業投資,所以,每月生活開銷後的盈餘就放在股票投資上。
雖然目前還有一部分所得投資股票,但為降低投資風險,我絕不短線搶進搶出。說實話,因工作時間太長,也無法天天盯著大盤看。所以只選擇基本面良好的績優股,長期觀察。每支股票一定有波段起伏。所以選擇大波段進出,雖不會是最高點賣出,最低點買進,但風險相對較低,有盈餘就當成紅利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