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基金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基金的六大禁忌
*禁忌一:不要被名字騙了
 
*禁忌二:不以最近績效做判斷
 
*禁忌三:週轉率過高不要買
 
*禁忌四:不以淨值高低做判斷
 
*禁忌五:不要同時擁有過多基金
 
*禁忌六:不短線操作
 
 
每個賣基金的人都會說:如果你每個月固定投資一萬塊錢,以複利百分之十五來計算,二
十五年後妳一定可以成為千萬富翁!
 
老實講,有時候連我都很懷疑這樣的說法,因為到目前為止,我所投資的第一支,也就是
最久的基金買了五年,但是績效比定存還差,氣得我後來沒賺多少錢就趕快贖回。
 
「不賺錢的基金,熬再久也不會賺」,抱著這樣的想法,我狠心地賣出了這支「賠錢貨」
。事後仔細檢討原因,發現我犯了幾個買基金不應該有的錯誤:像是買的時候,只看到大
家一窩蜂申購,自己也拚命搶進,根本沒有要求這家投信公司提供前一年的操盤績效,了
解他們為什麼賺錢?自己究竟認不認同這家公司?還有,也是因為一頭熱,我買了「名字
很好聽」,但自己根本不了解「究竟在投資什麼」的商品;再加上買了之後,原本的王牌
基金經理人下台一鞠躬,我又沒有即時「急流勇退」,錯失了最佳賣點,導致後來的績效
越來越糟。
 
雖然第一次的經驗慘痛,不過我卻「越戰越勇」,現在手邊還是有三種不同類型的基金,
買的時間不長,成績倒還不錯。能賺錢最主要是因為有「前車之鑑」,知道哪些基金這輩
子絕對不碰。聽膩了專家告訴你「該買」哪些基金了嗎?雅淇找了怡富投信協理王鴻嬪,
和瑞士聯合銀行副總裁劉台芬這兩位大專家,告訴你哪種基金千萬「不能買」!
 
--
 
禁忌一:不要被名字騙了
 
先來個大猜謎,猜猜以下五種基金究竟投資哪些標的:1.積極成長基金2.高收益基金3.高
倍數基金4.盈滿基金5.鑽石基金。每個名字都挺唬人,好像一副「大發利市、捨我其誰」
的樣子吧!但是告訴你,鑽石基金投資的絕對不是鑽石,高倍數的績效,也絕對沒有如此
神速!
 
因為民情不同,台灣的基金公司再為基金命名時,最先考慮的不是用名字來說明投資標的
物與內容,而是筆劃吉不吉利、行銷包裝得夠不夠、好不好賣等「現實」問題,不像國外
基金名稱,可以望文生義,只要看了名字就能看出基金的標的內容。所以,國內基金投資
人千萬不要迷信一個聽起來好聽、彷彿會大發利市的名稱,因為名字好聽,絕對不代表一
定賺錢。
 
應對之道:詳讀公開說明書
 
跨越名字的迷思之後,投資人最重要的步驟其實是仔細閱讀公開說明書。在說明書中會非
常清楚地告訴你,這個基金要投資的市場是哪裡?主要投資標的有哪些?如果投資人不太
有耐性,不能消化公開說明書中密密麻麻的說明,至少要清楚地了解這個基金究竟在買些
什麼樣的股票?主要是投資店頭市場、單一市場,還是屬於區域型基金。
 
還有,買了之後也要不厭其煩地一再追查,他們真正投資的標的是否跟當初公開說明書所
說的一樣?還是「掛羊頭,賣狗肉」,說是「中小型基金」,結果拚命投資大型績優股票
 
--
 
禁忌二:不以最近績效做判斷
 
選擇基金千萬不要被「最近」或「最好」的成績所迷惑,一定要以至少「一到三年」的成
績作為衡量標準。
 
所謂「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每個基金公司都會把自己最好的成績搬出來吸引投資人,
但「最好」的績效可能是一日行情,「最近」的績效可能會曇花一現,挑基金,還是要看
長期績效是否打敗指數,有沒有真正為投資人賺錢。
 
基金資優生的成績應該穩定成長,持續排名在前25%之內,成績起起落落,第一季績效排
名榜首、第二季成績卻吊車尾的基金,還不如持續排名在前20名的基金來得穩健。要知道
這些資料,你可以透過電話,要求投信公司提供前一年的績效表,看看大盤漲的時候,基
金是不是表現不錯,大盤跌的時候,基金有沒有相對抗跌!
 
應對之道:慎選基金經理人及基金管理團隊
 
基金經理人就像績效的推手一樣,決定了基金的命運,選到一個好的經理人,就像找到一
張長期飯票一樣,不愁吃不愁穿,就拿最有名的富達「麥哲倫基金」(Magellan Fund)
來說,這支基金在金牌操盤手彼得林區(Peter Lynch)擔任經理人的時代,曾在14年內
創下2800%的報酬率。不過當他離開「麥哲倫」後,接手的基金經理人就在也無法締造這
樣的成績。
 
所以買基金,一定要慎選基金經理人,了解他過去的經驗,知道他的投資哲學(膽大又不
怕麻煩的話,建議你不妨親自打電話跟他聊聊,或是看看經理人的專訪及文章)。一旦發
現優秀的基金經理人拂袖而去或是被挖角時,投資人不妨尾隨經理人而去;不過要是原先
的經理人表現欠佳而換人時,投資人不妨觀望一下,看看新人是不是有新氣象,再決定是
否應該繼續投資。
 
說穿了,兩者之間的差異就在經理人的背後,有沒有堅強的研究團隊?是否禁得起考驗?
所以說,一家公司,或一支基金,過去績效雖不能保證未來,但絕對是重要參考依據。
 
--
 
禁忌三:週轉率過高不要買
 
正因為業績壓力重,國內有些公司會要求基金經理人在短期內就要有獲利表現,於是「高
週轉率」就是指基金操作在一段時間內買進或賣出的頻率,也就是交易的頻繁程度。
 
周轉率高代表投資成本增加,因為周轉的同時,必然產生買進、賣出的成本,如手續費等
,而這些成本最後還是得算到投資人身上。因為基金的淨值,是基金的總資產減掉應付支
出後,再除以持股數,所以周轉率高,一定會反映到淨值上面。
 
周轉率高的基金,因為短期進出的關係,在股市上揚時,看似有獲利空間;但仔細精算,
加上周轉的成本後,並不見得真正獲利。別忘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周轉的成本最後還是
轉嫁在投資人身上!
 
應對之道:選擇績效佳、周轉率低的基金
 
如果看到兩支基金的績效差不多,投資人最好選擇周轉率低的那一支,因為這表示即使不
用殺進殺出,基金經理人還是可以用較低的成本達到一樣的績效。
 
--
 
禁忌四:不以淨值高低做判斷
 
國內的投資人似乎特別喜歡初次發行、面額只有10元的「處女基金」。他們認為這種基金
價格低,從10元漲到12元比20元漲到24元容易。其實這種想法完全錯誤,因為一支基金如
果成立四、五年之後還賺不到十二、三元就該打屁股,問題是一支已經漲到20元的基金如
果還能繼續精進,那才了不起。
 
所以選基金不能單看價格,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投資組合標的內容,以及自己是否能認同該
公司的經營哲學。
 
應對之道:長期績效比淨值更有「看頭」
 
台灣的基金經理人有一個特色,喜歡把基金當成類股來操作,有時候會把90%的資金放在
某一個類股,該類股漲的時候,也許績效很好,淨值很高,但投資人必須想想跌的時候,
淨值可能會像坐溜滑梯一樣直直落。所以,不要以短期的淨值來衡量一支基金的價值,長
期績效才是最有價值的參考。
 
--
 
禁忌五:不要同時擁有過多基金
 
台灣的基金經理人有一個特色,喜歡把基金當成類股來操作,有時候會把90%的資金放在
某一個類股,該類股漲的時候,也許績效很好,淨值很高,但投資人必須想想跌的時候,
淨值可能會像坐溜滑梯一樣直直落。所以,不要以短期的淨值來衡量一支基金的價值,長
期績效才是最有價值的參考。
 
在美國,投資人買基金就像買基金就像買股票一樣,有時候一買就是一大串,但事實上,
就投資者的時間效益來評估,購買基金的數量最好不要超過12支。雖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
個籃子裡,不過一般而言,基金投資者每年花在研究或追蹤基金動態的時間,頂多只能照
顧6到12支基金。
 
應對之道:選擇標的不同的基金組合
 
同時擁有太多基金,還會遇到另一個問題,就是買到太多重複的投資標的,畢竟,每個人
都有一定的投資性格,可能偏愛某一類標的組合,市場上又常常再一段時間內流行某一種
基金組合,一窩蜂跟進的結果,風險不但沒有分散,還可能更集中。
 
--
 
禁忌六:不短線操作
 
很多人對基金的認同,在於看好它長遠複利增值的驚人成長,就像一般基金行銷書裡說的
,「定期定額每個月投資五千元,以每年15%的複利報酬率成長來計算,25年之後,你就
成為千萬富翁」。如果你真的按照前面所說的,挑到了一隻金雞母,時間的複利效應絕對
會讓你有可觀的資產出現。所以,基金投資者夢想一定要偉大,眼光一定要拉長,ㄠ久了
,小錢變大錢,基金致富其實很容易。
 
應對之道:除非情況特殊,切記不要賣
 
單筆投資基金操作守則:除非基金淨值或市價短期飆漲,不趁機獲利了結會對不起自己;
除非基金績效太差、不值得擁有;除非基金操作的決策有重大轉變,非得出場;除非市場
已轉入空頭,非得趁早逃命,否則不賺滿一個景氣大波段,千萬「不要賣」。
 
千叮萬囑
 
一般而言,一個完整的基金投資組合,就像一支籃球隊,要具備攻擊型悍將(如「股票型
基金」負責得分);也要有能防守的球員(如「債券型基金」來守成,才能穩健成長)。
 
從來沒有買過基金的新鮮人,如果不知如何下手,不妨請基金公司推薦他們的旗艦產品,
就像到餐廳點菜一樣,不知道菜色好不好,先點個拼盤或招牌菜嚐一嚐,失敗的機率比較
低。
 
很多投信公司,都有一些入門產品,這些基金的投資標的通常比較廣泛,風險也比較分散
,不妨從這些產品入手,等到對各類股都有一些了解之後,再進攻「類股型基金」。
 
摘錄自民視文化蔣雅淇「精算大師」一書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什麼是基金> 

那邊有間 "基金公司" ,這公司底下會設立各種 "基金",

每種基金都會設有他的 "基金經理人" ,你把錢拿去買該公司的某 "基金",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來基金投資人總有個觀念:共同基金=複利=致富,這完全是錯誤的刻板印象。

 

投資專家(??)總是告訴我們複利的力量比原子彈還大(這句話沒什麼對錯,因為是兩種不同的東西,只是用比較讓大家知道複利的力量有多大而已),然後他們接著會說投資共同基金就是利用複利的力量去增進你的財富(這地方就有貓膩了)。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記得我之前講過4433選基金法則,前幾天不經意發現我當時有個地方沒有講清楚,害許多人誤用,特別來解釋一下。

 

我之前寫的4433法則如下: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目前多數分析師都建議,把手中所有基金股票等金融商品都賣了,趕快持有現金最實在。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篇文章摘自:Smart智富月刊.第 118 期 / 專欄文章 / 作者:蕭碧燕

四川突如其來的大地震,震碎了許多家園,令人不勝唏噓。強震來襲前,沒有人有辦法料到何時會發生天災異變,就好像再怎麼厲害的投資人,都不可能完完全全看準未來的趨勢演變。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波全球股市下跌,災情慘重,定期定額買進多種股票基金的投資人,3年下來,竟然虧損累累,心頭疑惑重重,銀行主管說,策略無誤,賠錢卡在五大迷思,應該要「多頭俟機出場、空頭繼續扣款」,才能賺到錢。

迷思一:任何基金都能抱。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人投資基金,風潮更熱,定期定額投資法也廣為投資人奉為圭臬,不過,投信投顧公會歸納三大迷思,提醒投資人,隨時買、不要賣的「傻瓜投資法」,是錯誤的作法。

迷思一:定時定額專屬迷思:賺錢出場後,定時定額就停止扣款了。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來談談共同基金,一般來說門外漢第一次接觸投資理財不是股票就是從基金開始,而且十有八九都是突然哪天存了一些薪水,又聽長輩或同儕說要投資理財,就 跑去銀行或基金公司說要買基金,當然,用功一點的會先網路上看看,買一兩本雜誌研究,研究了以後大部分人只學到它分為單筆和定期定額,要波段操作,長期下 來就會賺錢,然後90%會選擇定期定額,因為書上都說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成本,等到漲高就可以賺錢。

 

然後書上還會說基金是最適合上班族的投資工具,只要耐住性子長期投資一定是賺的,又有專業的基金經理人幫忙操盤,我們不懂沒關係,把錢交給專家,專家一定可以幫我們創造出很大的利潤,風險很低,可是獲利無窮。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部分的基金投資人都很喜歡採用定期定額的方式,又輕鬆又不會追高殺低,能夠有效平均成本,到達穩定獲利的投資目標。但是很多很多投資人卻沒搞清楚其實定 期定額並不適合單一國家,甚至我看過有人做單一國家裡面的中小型股票基金,或是單一國家內的科技類股基金也用定期定額,這就不對了。

 

定期定額是好東西,不過有個大前提是必須標的是長期看漲,而不適合波動過大,或是過少種類的標的物。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金新趨勢》投資組合交給電腦決定 
八月一日「基金總代理制」上路,投資人有哪些新商品可供選擇,如何才能選對穩定的投資標的,不至於錯失良機?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Smart智富月刊提供

買到心儀的基金後,事情可還沒有完,「我都有買你們介紹的基金,可不可以幫忙update最新的資料?」「我想要追蹤基金的績效,但要到哪裡找相關資訊呢?」這是買完基金後,投資人最常有的反應。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知道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的好處,是可以透過小錢累積一筆財富,但經過主管機關核備的海內外基金已經超過1,000多支,就跟國內上市櫃家數千餘家差不多,這麼多基金,該怎麼投資?要選那一支基金,常讓許多投資人很頭痛。

有些投資人挑基金就只看績效,但光是靠績效投資好嗎?財富管理銀行主管說,基金績效表現輪動很快,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常常是今年第一名,明年就掉到很後面,投資人若是單單看著績效排行榜挑選基金,往往只是搭到熱潮的「末班車」,卻很難掌握到下一波上漲的趨勢。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