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導孩子走上致富之路的11堂課
第一課 教導孩子成為老闆
教導孩子走上致富之路的11堂課
第一課 教導孩子成為老闆
文�謝春滿
「富足一生」是許多人心中的夢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其實並不困難。只要在人生不同階段,有方法、照步驟進行,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法,你也可以享有富足人生。
前幾天跟媒體業朋友聊天,他提及看財經台的收視群,年紀多在30歲以上,30歲以下的年輕人很少看財經台。而根據筆者的觀察,跟90年代不同,這幾年來30歲以下的年輕人似乎在投資市場缺席了。
這讓我想起前陣子跟一位20來歲的年輕朋友聊到的,30歲以上的X世代,是「愛拼才會贏」,20-30歲世代的年輕人是「要贏才會拼」。20-30歲年輕人在投資市場的缺席,反映的是集體生涯的不確定感與對未知的疑慮。筆者從周邊的Y世代朋友觀察到,他們對投資,有以下的心理現象。
日本經濟學家森永卓郎,在日本倡導所謂的「B級人生」,他把人生分成3級,A級人生是「有錢有閒」;B級人生是「錢少一點,但時間多一點」;C級人生是「有閒沒錢」或是「沒錢沒閒」,例如失業者或是底層的勞動階級。
B級人生價值觀的出現,和日本的經濟環境改變有很大的關係,由於日本長期的經濟不景氣,除了極少數人之外,大多數的受薪階級薪水持續的減少,即使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回到從前高薪的年代,因此,很多上班族不願意為公司賣命,他們轉而花更多的時間去經營家庭生活或是建立自己休閒興趣。
抱錢的人是否該省悟,找點智慧 ~
最近看到一篇澳洲的文章,他們最近在爭論什麼叫「有錢」(Wealthy),顯然政府對有錢的定義和民眾不太相同。民眾認為7萬澳幣薪資就是「Well off」(過得還不錯),而要真正到「Wealthy」(有錢)則要幾乎二倍、也就是收入15萬澳幣以上才能叫做「有錢」。
看到「Well off」這個字,就想到最近和人討論成功創業家,這位朋友斬釘截鐵的說,那些創業家,其實經濟條件一開始就是「Well off」才會創業。這位朋友認為,坊間的窮人變富人的創業故事多少有點誇大不實,這些年輕人的家族都籌得出錢,不然也都念有名的國外私立學校,他們或許不到「有錢」,但是「過得不錯」,才有辦法創業,希望變成真正「有錢」!
好像有點道理?
當你在網路上刷卡購物時,雖享受了便利性,卻也同時曝露在被盜刷的風險中!
會被盜刷的人,是不分階級對象的。今年1月初,中國信託銀行信用卡暨支付金融處處長張智銓的手機,在短短十分鐘內傳來數個簡訊,那是刷卡通知,「雖然金額只有約5、6,000元,但我知道我的信用卡被盜刷了!」他馬上打電話要求銀行止付,經過調查發現,是在網路上被盜刷的。
而會盜刷的人,也不是只有犯罪集團。3月初,一名小六男童因為沉迷於網路遊戲,趁機偷記下媽媽信用卡的密碼,在網上購買遊戲點數與寶物,短短7天就刷了30萬元;當男童媽媽收到帳單,看到驚人的卡費,嚇得趕緊告訴銀行自己的卡被盜刷了,但調查後才發現,這筆錢竟是自己的孩子刷的!
美國是現今全世界負債最多的國家,許多人擔心美國會還不出錢或者債務崩潰,國債是一種負荷,但不是每個國家都像美國一樣,能支撐起這種負荷的,當我們思考著美國是否能還出債務時,不妨先想想,債務是從何而來的?
你是否會隨意借錢給路邊的一位乞丐?
不會,因為你借錢就是想對方還,甚至還能賺回利息,而你思考著對方能還你錢,就是預計對方將來有還錢的能力,也就是金融信用,試著思考看看,當你需要錢時,銀行往往是不會借錢給你的,但是當你有儲蓄,有穩定工作時,銀行卻不斷的打電話來想說服你貸款,一樣的道理,別人借錢給你,主因不是因為你需要錢,而是因為你未來不易形成呆帳,你還不出錢的可能性極低,所以對方願意借你錢。
一個國家的負債,是該國實力的象徵,你能扛起多少債務,代表你的信用額度有多少,當你是美國的債權人,債權人的利益就會跟美國一致,他們會持續提供美國更多貸款,讓美國有能力繼續擴張勢力,繼續賺錢,保障債權人的利益,大家都不希望美國出問題,這樣借給美國的錢會收不回來,外債只是象徵某種形式,一個國家用自己的信用去使用不屬於自己的各國資源,如果美國真的不行了,沒人會想借錢給一個不會還或者還不了的人,這時候美國國債反而會持續下滑。
奴隸向主人借錢,最多只會借到財產的一小部份,主人向奴隸借錢,卻可以慢慢蠶食鯨吞,借到奴隸財產的全部,大家常常會搞反誰是主人,誰是奴隸,債務國能借到多少錢,也是象徵他的國力,這個世界通常是窮國拿天然資源或人民勞動力買債,強權則是拿債養債。
誰被消費了?
電影「我愛上流」敘述了飽受挫折、窮困潦倒的小人物,最後如何戰勝大老闆,讓廣大的苦悶上班族為之叫好,但片中刻畫最深的是,金凱瑞如何費盡心思擠進上流社會,如何沉浸在物慾橫流的生活,或許,這更讓許多為了「五斗米折腰」的上班族「心有戚戚焉」!當生產型社會逐漸轉為消費導向後,啜飲星巴克、悠游誠品儼然成了生活時尚,被現代人努力實踐著。工作的目的不僅為了溫飽,更是為了消費。為了打造上流社會的品味,為了滿足身為「中產階級」的要件,人人似乎都爭相扮演「上流美」。
【原著作者】肯恩.費雪(Ken Fisher)
※世上真有致富捷徑,還不只一種;挑個適合你的、快步向前去!
何謂"CDO" 擔保債權憑證 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金融資產證券化的產品之一,為一固定收益債權的債券組合,發行者將一組固定收益債權加以重組證券化包裝後,再依不同信用品質來區分各系列證券銷售給投資人,債權產生的現金流量就依照證券發行條件付息給投資人。
可以簡單地解釋此次金融危機之生成,及解答客戶疑慮.
我認為,為了避免景氣過熱所產生的通貨膨脹以及一窩蜂的投機現象,避免扭曲經濟資源的分配利用,央行採取利、匯率溫和雙漲的手段來導正經濟發展的軌跡,事實上乃是代表台灣社會整體經濟實力相對的強勁。
因此,利、匯率雙漲趨勢下,表示經濟成長有加速的可能,但並不表示首購族就不適合進場,自住型購屋是基於需求購屋,以自身需求選擇,投資者可依政府政策區、重大建設工程區、高價區中的低價產品、趨勢屋房市四寶:房市金寶─黃金地段、金店面;房市銀寶─銀髮住宅、休閒養生住宅;房市藍寶─水岸景觀住宅;房市綠寶─綠能屋、綠地公園住宅。但不偏離選房地產最高指導原則─「區位」。
不論是求職、轉職或投資,都必須先判斷公司的前景。成長型企業一定都有獨特的特質與氛圍,衰退型企業也一定有跡可循。參考以下幾個基金經理人口耳相傳
的「不成文原則」,就算你看不懂財務報表,細節一樣能夠透露出企業的祕密:
【中時電子報記者/林怡君台北報導】
個案一、地攤族 (高學歷--低就)
當「新貧階級」的數量急速膨脹,當貧窮成了社會集體焦慮的來源,教育不應該只被視為脫貧的途徑,學校也應及早教導學生正視貧窮,方能讓學生因應高風險、不確定的社會。社會學家包曼說,「窮人需要且值得我們關注,因為我們把潛藏的恐懼,投射在窮人的形象上」。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自己遭遇貧窮,心理調適出現危機時,能夠如《窮得有品味》書中所言,「越到山窮水盡,越表現得鎮定沉穩,不失幽默感。」
不過,當《On (not) getting by in America》一書問世後,卻意外在美國引發軒然大波。作者Ehrenreich在書中敘述自己如何以基本工資過活,即使兼兩份全職工作,仍舊錙銖必較、難以糊口,硬生生揭露資本社會黑暗面,戳破了均富社會的假象。Ehrenreich還強調,她只是暫時性的實驗,但美國有成千上萬民眾,必須終生面對生活的困頓、不安。
儘管主計處1月份的數據指出,台灣去年失業率僅4.13%,創下近5年新低,不過,大學程度者失業率不降反升,甚至還創下4.23%的歷史新高,罕見地超過平均失業水準,顯示「高學歷、高失業」的趨勢已難以避免。法國25歲以下青年的失業率高達23%,成為「三月學運」的引爆點之一,台灣雖不至於如此,但觀察近五年來20至24歲青年的失業率,平均也高達10%,較平均水準高出一倍以上,這難道不讓大學畢業生感到憂心嗎?
另據教育部統計,國內大學生、研究生一年畢業約24萬人,較10年前成長2倍,造成大學以上程度就業者占總就業人數比例,從10年前的8.8%,倍增至17.4%。主計處官員認為,這可能與和近年來大學快速擴充,高學歷的人力成長過快有關,但因增加速度遠超乎市場所能吸收的範圍,短期之內恐難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