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朋友看了我講到不要看雜誌做投資的文章,尤其是平常並沒有股票固定專欄的雜誌,例如:商週這種,如果連這些雜誌都在講股票,代表高點不遠,他覺得很不能理解。

『是因為記者投資方面的知識不足嗎?』

『不完全是,畢竟雜誌的題材應該是記者的上司決定的,所以你應該要假裝自己是記者的老闆去想想,為什麼每次在高點附近寫股市專題來害人。』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目前多數分析師都建議,把手中所有基金股票等金融商品都賣了,趕快持有現金最實在。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問題我常常被問到,退休族通常會把安穩和領現金排優先,投資報酬率勝過定存就好,在這個大前提之下,一般來說我比較推薦有兩種方式,六千點以下乖乖買進台積電或是台灣五十,等到漲到七千點以上再出場,中間不用設停損,每天買一兩張,再跌再買,越跌越買即可。

 

因為台灣五十不會讓你因為選錯股而賺了指數,賠了差價,加上台灣五十每年有配息,可以領現金,而且台灣五十的波動也不會太大,起碼很難見到跌停板,每日的量也不會太小,所以買台灣五十很適合退休族。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篇文章摘自:Smart智富月刊.第 118 期 / 專欄文章 / 作者:蕭碧燕

四川突如其來的大地震,震碎了許多家園,令人不勝唏噓。強震來襲前,沒有人有辦法料到何時會發生天災異變,就好像再怎麼厲害的投資人,都不可能完完全全看準未來的趨勢演變。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操作金融商品已經快十年了,從一開始賠錢慢慢到現在可以穩定獲取財富,我覺得中間的關鍵點在於我開始不把錢當錢的那一刻起。

 

還記得十年前第一次投資股票,當時一來想強迫存錢,二來想經由投資變成有錢人,因為看了巴菲特的故事,加上自己沒有能力判斷出場點,於是我就很單純的只會買進不會賣出,把股票從低點抱到高點,又從高點抱到低點,一直抱到斷頭為止。這段時期就是根本搞不清楚的新手。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投資,不同個性的人有不同的企圖與做法,短線投機、中線操作、長線布局,就是投資市場眾生相裡的三種基本形態。

不同的投資形態,有各自適合的投資原則,但在實際進行投資時,「人性」卻往往會在不經意間凌駕於這些基本原則,進而影響整體效果。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常看到有人在網路上講:『今年賠掉一台BMW』,或是『今天賠掉兩個月薪水』之類的談話。我建議大家把投資的錢歸投資,日常開銷歸日常開銷,不要把兩者混在一起。

 

為什麼呢?因為投資損益通常會大於日常花費,只要你不是每天早上要吃頂級燕窩當早餐的(王董我可不是在說您),就不太可能高過投資的金額。算給你聽,例如說 我買一張宏達電,今天跌了二十塊,那就是兩萬,超過一般人半個月薪水;或者作五口台指期貨,今天只要漲或跌五十點,投資損益就五萬了。誰會每天花五萬?很 少吧!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波全球股市下跌,災情慘重,定期定額買進多種股票基金的投資人,3年下來,竟然虧損累累,心頭疑惑重重,銀行主管說,策略無誤,賠錢卡在五大迷思,應該要「多頭俟機出場、空頭繼續扣款」,才能賺到錢。

迷思一:任何基金都能抱。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但是勸大家只要記住上次虧損是做了哪些錯事就好,至於虧了多少錢,或是因此得延後一年買新車這種事就把它忘了吧。

 

我之前有提過,你關注的事情會放大,常常聽到朋友說他上次賠了多少錢,或是一路抱上又抱下,如果當時能夠賣在高點,現在就可以早十年退休。當他一直把過去賠錢這件事放在心裡,那就等同於用拒馬橫在你和財神爺中間,不讓他再靠近你。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晚報╱戴錫欽(台北市議員)/記者劉開元/紀整理】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