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習如

君子愛財,《財訊》從創辦至今三○○期以來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在幫助讀者獲得致富資訊,為享受豐富的心靈生活打造堅實的物質基礎。在《財訊》跨三○○期的卅多年間,台灣經濟已創造出許多有錢人,這些有錢人究竟有哪些「本性」,足以化為他們賺錢的本事?又有哪些「習性」,可以讓人抓到賺他們錢的商機?股民又該投資哪些大老闆,才能躋身下一波富豪之列?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好投資自己! 培養第二專長,或是存夠退休金!

台灣產業推動一波波優退, 45歲以上的員工,在銀行逐漸成為稀有動物「幾波優退下來,現在同事們放眼看去,40多歲可說是『稀有動物』,50多歲更堪稱『瀕臨絕種動物』。想到自己隨時可能被優退,晚上就睡不著覺!」一位銀行高階主管說。不久前,彰化銀行展開第五波優退,希望員工進一步年輕化,因為彰銀員工平均年齡「高達」 41歲,其他民營銀行,如中信銀早就降到35歲,而同為三商銀的華南銀行、第一銀行,平均年齡都已降到30多歲。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首次和續領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持續在下降,分別是31.5萬和285.5萬,雖然近期美國氣候 仍然不夠理想,但31.5萬的人數,已經是2000年和2007年的巔峰,和過去不同的是,2000年和2007年是波段景氣的發展巔峰,而如今,美國景氣才剛復甦而已,如同Warren Edward Buffett 所言,美國正在迎來景氣復甦的時期,拉長線來看待,這也是Buffett持續加碼股市的原因

199001~201402美國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許多企業出現了近年來的首次加薪,日本經濟衰退20年,有些企業已經10多年沒加薪了」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任後就大力呼籲日本企業應調漲員工基本薪資,而隨著日本企業業績改善,豐田等重量級企業也紛紛響應、同意調薪。

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春鬥(勞資雙方於春季進行的薪資協商)在12日進入高峰期,多數重量級企業的資方公佈薪資調整幅度,其中對日本薪資協商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豐田汽車(Toyota)正式宣佈,同意將員工基本月薪調升2700日圓,調漲幅度雖不及勞方要求的4000日圓,惟已創下2002年採用現行協商體制以來的最高額紀錄,且也為豐田6年來首度調升員工基本薪資;除調高基本薪資之外,豐田也接受勞方所提的要求,同意2014年獎金將發放6.8個月。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除非中國產業結構轉型成功,否則沒有人口紅利的中國市場,長遠的投資價值逐漸縮小」

彭博社統計顯示,在3月10日當天美國掛牌的中國ETF失血額多達8750萬美元,居所有46個國家之冠,2014年以來的贖回額更積至3807億美元,追蹤中國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在經濟成長趨緩的疑慮下,失血額領先全球。

中國海關公布,2014年2月出口總值僅6,965.2億元人民幣、年減20.4%,與1月出口超預期增長形成鮮明對比,中國2月的貿易逆差達到1,397.9億元人民幣。上海超日太陽能(Shanghai Chaori Solar Energy Science & Technology Co.,002506.SZ)發行債券陷入違約困境、無法如期支付利息,成為中國債市首宗違約事件,匯豐中國2月製造業PMI終值較初值48.3略上修至48.5,惟仍低於1月終值49.5,創下2013年7月以來新低。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2013歐元區通貨膨脹率

「歐元區整體還算是民間消費佔GDP成長比例較高的區域,通貨膨脹要進入通貨收縮並不容易,同樣的,一但進入通貨收縮,要拉回通貨膨脹也會很不容易。」

彭博社報導,歐洲央行(ECB)可能重蹈日本覆轍,而陷入日式「失落的十年」,當今的歐洲與90年代的日本有諸多相似之處,包括經歷一連串衝擊後疲弱的經濟擴張、銀行放款意願低落、匯率升值,以及值得商榷的貨幣政策立場。

歐元區的「日本化」風險偏高且持續攀升,物價下滑的可能性約為35%。十多年前,日本決策者的雷達亦未偵測到通貨緊縮的風險,1990年代,日本央行在其月度會議報告中指出,目前沒有理由去預期整體物價將大幅下滑,並將對總體經濟造成通縮壓力,當時日銀總裁是松下康雄(Yasuo Matsushita),該報告在1998年1月發布。之後短短6個月內,日本排除食品價格的消費者通膨展開下滑趨勢,而這個趨勢持續了15年。
http://tw.finance.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140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政府正在告訴投資人,中國債券不是零風險,體質太差的仍然會出現違約的可能,後果投資人得自行承擔,既然公司債券可能違約,那麼中國債券市場的寒蟬效應是否會出現呢?」

中國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公司成為中國首例公司債違約企業,引起國際關注,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當局允許債市首次違約,是出於中央做出將風險元素引入市場的決定;對於超日的違約,「最好把它想成中國政府熱中的試點項目之一」。

中國債券市場的繁榮源自2009年經濟刺激計畫,中國當局及國有銀行仍透過提供救助或債務展期,讓投資者深信公司債擁有政府的「隱性擔保」,進而忽略風險,超日違約,中國當局選擇不出手相救,若該債券被允許違約,最可能的原因是政府想給市場一個教訓,引導債券市場學會對風險定價是認真的。

中國當局正在做歷史性的戰略決定,允許部分公司破產,特別是像超日這樣不會對市場造成巨大衝擊的公司,投資者覺得在中國不存在風險,過去沒有發生公司債違約,中國領導人希望打破「風險都由政府撐著的錯覺」,對於賠償問題,債權人已委託律師訴諸法律行動。

上海超日公司董事會確認無力償還總計8980萬元的公司債利息,打破中國債市零違約的神話,超日違約後,債市明顯出現波動,中孚實業發行的「11中孚債」及「12中孚債」收益率累計下跌4.02%及3.11%;安陽鋼鐵等十多家企業也出現延遲或取消原定的發債計畫,截至2013年底,中國公司債規模達到12兆美元,今年公司債規模可能達到13.8兆美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2013年以來,超日公司產能開工率嚴重不足,電池片及零組件產銷量持續下滑,造成營運資金短缺,光伏業這種低盈利、高債務的格局,導致行業淨現金流勉強、甚至不足償還當期利息,消化債務需要經歷漫長過程,包括光伏在內的周期性行業盈利狀況下滑,未來關注是否引發金融系統性風險。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對這歷史場景應該很熟悉,國共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有類似過程,一開始局勢對美國並無害,美國根本不需要插手,但等到對方慢慢地蠶食鯨吞,姑息主義讓對方做大,到後來需要付出的代價,遠高於當初就開始圍剿的代價,俄羅斯是打算把領土直接延伸,只要拿到了一塊地,就意味著,可以在拿第二塊地,慢慢的吞下來,俄羅斯要鞏固在歐洲的地位,就得拿下更多屬於自己控制的資源。」

美國總統Obama指出,美國本週將持續外交斡旋,各國強烈譴責俄羅斯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當局如繼續下去,美國將考慮經濟、外交等連串行動,孤立俄羅斯,屆時將衝擊俄羅斯的經濟與國際地位,俄軍進入克里米亞半島,大舉壓境駐紮烏克蘭邊界引起騷亂,長期下來俄羅斯也將付出高昂代價,俄羅斯應考慮外交斡旋,停止駐軍。

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Ed Royce)指出,俄羅斯總統Putin看透Obama沒有阻攔俄羅斯的決心,過去美國雖對東歐國家如波蘭等國進行支援,Putin最後仍採侵略舉動,美國應在經濟上更強硬的回應,包括聯合西方銀行行動,讓俄羅斯感受壓力,問題是Obama是否真有決心,美國和歐洲聯盟為克里米亞半島和俄羅斯衝突的可能性極低,美國民眾多認為冷戰20多年前已結束,難以想像美國再與俄羅斯陷入對立。

烏克蘭人權團體指出,Putin看準Obama和歐洲國家領袖缺乏行動的決心,先下手為強,烏克蘭不期望美國軍援,但西方世界縱容Putin,未採取強硬手段,Obama政府過去面臨敘利亞、伊朗和北韓危機,未見決斷性行動,歐洲國家長期接受俄羅斯資金,倫敦成為莫斯科的境外金融中心,如今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半島,歐美國家手中是否有牌可打,將是美國與歐盟的重大挑戰。

克里米亞戰火一觸即發,俄羅斯黑海艦隊司令(Aleksander Vitko)威脅要向克里米亞發動攻擊,世界各國領袖紛紛警告說,這不但威脅歐洲地區的和平,更可能惡化成為上個世紀的冷戰結束以來,最重大的國際危機,八大工業國集團(G8)中七大國已決定聯手抵制俄羅斯籌辦今年G8領袖高峰會議,美國甚至威脅要將俄羅斯逐出G8。

俄羅斯約6000人部隊幾乎已全面接管烏克蘭南疆克里米亞半島,海軍船艦也頻繁在克島南端塞凡堡港區及周邊黑海水域巡航。據傳2日夜裡,俄羅斯戰機還2次入侵烏克蘭的黑海上方領空,俄軍也阻斷了克島部分地區的行動電話通訊服務,俄羅斯不承認烏克蘭臨時政府,且認為遭罷黜的亞努科維奇總統依然是烏克蘭合法的國家元首,烏克蘭親西方的臨時政府擔心,俄羅斯後續可能還會尋求進占烏克蘭東部地區。

而7國財長則聯名承諾,將攜手提供烏克蘭臨時政府強勢的金融後盾,並歡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派團往訪烏克蘭,著手研商如何支助面臨破產的烏克蘭,美國考慮採取經濟、外交連串行動孤立俄羅斯,不過俄羅斯總統Vladimir Putin手握歐洲金融和天然氣供應等王牌,能否奏效還是問號。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140304/1/4ajah.html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14030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債券市場的多頭來到了尾聲,例如高收益債價格逼近歷史新高,即使短期內市場違約率仍然偏低,但利潤已經薄了,短期內仍然會士氣債轉股的布局策略。」

根據Berkshire公佈的年報,截至2013年12月31日為止,固定收益資產僅佔保險事業投資比重的14%;Berkshire對債券的投資佔比自 2002年以來一直都維持在20-25%之間,Berkshire總值1868億美元的投資組合中,有1148億美元配置在股票,比例多達61.5%,股神(Warren Buffett)決定減少基金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旗下保險事業對債券的配置比重,比例創下10多年新低,並警告殖利率偏低恐會衝擊獲利。

Buffett表示,殖利率偏低,意味保險商與其他債券投資人持有的是價值隨時間減損的資產(wasting assets),為了因應這種狀況,Buffett購入收益較高的債券並增持股票,另外也展開併購行動、投入鐵路與能源公用事業,截至2013年12月 31日為止,Berkshire仍坐擁482億美元的現金,高於一年前的470億美元以及2009年底的306億美元。Buffett曾2013年接受彭 博電視專訪時表示,現金部位若超過200億美元就是太高了。

另外,Berkshire也傾向投資到期日較短、靈活度較高的債券,截至2013年12月31日為止,該基金旗下擁有85億美元到期日短於一年的債券,高 於2012年底的60億美元,當前投資標的的殖利率可能會顯著偏低,該公司持續握有大筆的現金與約當現金,僅能賺取非常低的利息。

隨著美國經濟緩步增溫、失業率開始下滑,聯準會(FED)官員預估,聯邦基金利率可能2015年年中就得調升,時間早晚要看經濟狀況而定,另外,歐洲央行 (ECB)總裁(Mario Draghi)也預估,歐元區通膨率有望在未來兩年半內開始攀升,暗示當地通縮風險可望下滑,通膨率應該會在2016年第4季從2014年2月的0.8% 擴增至1.7%,估計2015年、2016年歐元區的通膨率將分別達到1.3%、1.5%。

投資人對債券的胃口仍在逐漸萎縮當中,全球景氣回升,資金也不斷從債券市場流往股市,2014年的投資趨勢上,股優於債似乎已經成為共識,由於市場沒有永 遠的贏家,沒有哪個資產類別可以永遠領先。以2008年為例,當年表現最好的是美國公債,但到了2009年,美國公債表現卻墊底;反觀高收益債,2008 年表現吊車尾,但到了2009年,表現領先,可見單押或選錯類別,差別大,要渡過不同景氣循環,關鍵則在於多元配置。


致理財經時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